香港投資者專用

銀行業最新動態: 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駿利亨德森投資金融行業主管John Jordan特此撰文,解釋為何近日歐洲和美國銀行業動盪或會造就市場中更穩健、資本更充足的銀行日益壯大。

2023年3月21日
4 分鐘閱讀

焦點分析:

  • 瑞士信貸爆發危機後,瑞士監管機構果斷採取行動,以降低對整個銀行體系的溢出風險。
  • 美國監管機構早前保證,所有已倒閉銀行的存款人均能取回全數款項,並大舉增加銀行系統資金,似乎已使存款提取的情況放緩至更易管理的水平。
  • 客戶群集中的小型銀行出現動盪,將可能會使存款人轉向較具抗逆力且資本更充足的銀行。在此投資環境中,「贏家」和「輸家」顯而易見。

一連串引人側目的事態發展,使銀行業成為投資者的關注焦點。與矽谷銀行(SVB)於本月初的情況一樣,一向以穩健業務著稱的歐洲銀行瑞士信貸(簡稱「瑞信」)近期陷入困境,主要是由特殊因素所致。在這兩種情況下,美國和瑞士監管機構均行事果斷,以免風險蔓延至整個銀行業,並為存款人打下一枝強心針。我們已加緊識別其他潛在的脆弱環節,但仍然相信銀行體系整體上擁有充足的資本。部分原因在於現時的監管要求,比起環球金融危機之前更為嚴格。

瑞士政府極力促成的交易

經過瑞士政府的斡旋,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競爭對手瑞信,而我們對此的初步評估是,這方案可望減低系統性風險和連鎖反應,但當中仍存在不明朗因素。瑞士政府和瑞士央行均鼎力支持拯救瑞信的行動,因此我們的看法相對樂觀。值得注意的是,瑞信的額外一級資本(AT1)證券(流通量約170億美元)被全數減記至零。這將至少會影響更廣泛的AT1市場和可能打擊其他領域的歐洲固定收益工具。

從正面角度看,我們認為直接投資於瑞信的其他銀行的潛在尾部風險,應已有所緩減。此外,瑞信被收購後,原有在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的市場佔有率,將可能被其他歐美同業瓜分。

美國區域型銀行:並未完全走出困境

在我們早前關於SVB的評論中,我們強調存款提取的風險或集中於存款人基礎狹窄的區域型銀行。過去兩週,我們評估了整個銀行業的存款淨流出。整體而言,數據顯示,與更廣泛的商業存款相比,對於科技行業和創投支持領域的銀行客戶而言,存款流出情況更為明顯。然而,即使大量資金從銀行的科技╱創投相關客戶賬戶流出,最近幾天的提款似乎亦顯著減慢。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有跡象顯示提款已恢復至更為正常的水平。

強者愈強

美國和瑞士監管機構迅速採取行動,似乎為市場打下一支強心針,但風險猶在。美國區域型銀行的盈利能力非常特殊,因為部分銀行資本較充足,資金來源較穩定,更具備條件應對這種環境。舉例而言,倘若銀行客戶群集中的行業(例如科技╱創投)出現顯著放緩,銀行則可能會面臨重大的衝擊。

我們認為,目前銀行業的動盪和隨之以來的監管行動,將使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分野更加懸殊。我們預計,市場佔有率的整固將投向更強大的銀行同業。我們認為,該等銀行的資本充足,客戶群更多元化,其產品和服務勝人一籌,並具有更佳的風險管理系統。要識別符合這些標準的銀行,就必須進行大量盡職調查。監管機構的審查或許更加嚴格,合規成本亦因而上升。因此我們相信,在此環境下,如果投資者能挑選從中受惠的贏家,並避免擁有高風險客戶群和潛在脆弱資本或流動性結構的銀行,則將可望產生超額回報和盡量減低跌幅。

重要資料

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是一種風險相當高的次級債務,通常具有更高的孳息率。如銀行資本水平低於最低要求,該類債券可轉換為股本,旨在幫助銀行在毋須政府干預的情況下滿足資金要求。

集中投資單一產業、行業或地區將更易受到影響該類別的因素影響,所以表現可能比集中程度較低的投資和市場整體來得波動。

金融產業可能受到廣泛政府監管的重大影響,而隨著不同服務類別的界線日益模糊,未來或會出現相對較快的改變,亦可能受到資本資金供應和成本、利率變動、企業及消費者債務違約的比率,以及價格競爭的重大影響。

任何對個別公司的參考,僅供說明用途,並不構成買入或賣出投資建議,法律或稅務事項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