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sure Javascript is enabled for purposes of website accessibility 药品定价改革与贸易协议释出信号,表明对生物制药创新的支持 - 骏利亨德森投资 - 中国 PI (中文)
中国核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专用

药品定价改革与贸易协议释放信号,显示对生物制药创新的支持

投资组合经理Dan Lyons与研究分析师Luyi Guo解读拟议的药品关税政策及"最惠国"药品定价机制的最新进展,分析二者对生物制药行业的潜在影响。

12 Aug 2025
6 分钟阅读

焦点分析

  • 尽管药品关税的具体范围尚不明确,但近期贸易谈判及特朗普总统的行政命令表明,生物制药创新仍受支持,且企业将有时间应对关税政策。
  • 然而短期来看,在政策细节最终确定前,投资者仍需为市场波动做好准备。
  • 尽管如此,近期贸易协议及改革提案的方向令人鼓舞,我们认为若方案确定,将消除该行业股票面临的重大风险。

数月来,围绕医药行业潜在关税政策和药品定价改革的不确定性令医疗保健行业承压,尤其是收入将受到直接冲击的生物制药企业。

短期内,这种不确定性似乎仍将延续,近几周来,特朗普总统将药品的拟征关税(从之前200%的上限)提升至高达250%,并向全球制药商发函,概述其"必须采取"的措施,以使美国药价与海外市场药价保持一致。

但与此同时,也有迹象表明,特朗普政府已认识到将药品生产转移回美国需时较长,而且生物制药的创新必须得到保障。这两大因素可能意味着,行业性关税与药品定价改革对制药业的最终冲击或将小于最初担忧。

药品关税:可控上限前景可期

8月5日,特朗普总统在接受新闻采访时威胁将药品关税上限从之前的200%提升至250%。次日,欧洲医药股指数跌至四个月来的低点。

然而,鉴于特朗普政府同样致力于降低美国民众的用药成本,我们认为三位数关税可以被视为激励药品制造回流美国的工具。就此,总统表示,若关税政策落地,将预留12-18个月的时间供企业将其业务迁移回美国。

这一策略已初见成效。阿斯利康(AstraZeneca)、礼来(Eli Lilly)和强生(Johnson & Johnson)等药企近期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分别斥资高达550亿美元扩建其美国的生产设施,而其他企业则承诺降低药价。

与此同时,美国与各个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贸易谈判有望设定更可控的关税上限。例如,上个月美国与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规定,欧盟向美国出口的所有商品征收15%的关税。虽然目前行业关税是否会优先于该贸易协议安排尚不明确,但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初步表态暗示,15%的税率将成为欧洲药品出口的最终上限(部分仿制药将完全豁免)。今年早些时候美国与日本以及英国达成了类似的协议,,将关税上限设为10%,且包含英国药品出口"特惠待遇"的条款,均体现了这一趋势。

图 1:欧洲制药企业主要的利益相关方

2021年欧盟五大医药行业贸易伙伴

资料来源: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 《制药行业数据》 ,2022 年。

药品关税的具体范围及最终税率仍存诸多未知数,短期内或将引发医药股波动。但随着美国政府日益重视生物制药行业的战略意义,我们乐观预计企业将获得可行途径来实现美国本土化生产目标——而无须诉诸大幅提高药品成本的手段。

药品定价改革:在药品可负担性与生物制药创新间寻求平衡

这一观点得到特朗普政府医药政策另一重要内容——降低美国药价的支持。

7月末,特朗普总统致函全球17家最大的药企,概述了这些企业必须采取的措施,以使美国药品价格与海外药品价格保持一致,即所谓的“最惠国”定价政策。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医疗补助计划(针对低收入家庭的联邦保险计划)中的药价,在所有保险渠道(政府与商业)未来推出的药品实行最惠国定价。总统还鼓励企业绕过药品中间商,以有竞争力的价格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药品。

如同关税政策,最惠国定价的阴霾笼罩生物制药行业数月之久。若最惠国政策实施细则得以明确,将显著消除该行业的波动原因。

尽管总统给予企业 60 天的时间来执行信函中的要求,但仍有诸多关键问题需要厘清。首先,政府尚未提供计算最惠国待遇的方法,而政策执行或需启动立法程序。此外,特朗普总统表示可以利用贸易谈判来创造公平的药品定价竞争环境,这需要复杂的谈判和与贸易政策的战略协调——这要求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大量的工作。

图2:2021 年美国零售处方药总支出结构(按支付方分列)

来源:凯泽家族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对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精算师办公室、国家卫生统计组的国家卫生支出 (NHE) 数据(截至 2023 年 9 月 15 日)的数据分析。

基于当前态势,投资者可能尚需等待最惠国待遇定价机制的最终落定。然而,更令人鼓舞的是,与关税政策类似,政府似乎愿意给予企业适应新定价模式的缓冲时间。对多数药企而言,医疗补助计划占现有收入比例相对有限(如图2所示),而当前方案中最惠国待遇的广泛适用将仅限于未来上市新药。

此外,提高药品可负担性不仅仅意味着不仅关乎降低美国国内价格,更在于促使其他国家公平分担药物创新成本。因此,药企将有权在其他国家协商更高的价格,并将超额收益以盈余让利形式回馈美国患者,同时又不影响未来的研发投资,这是该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寻求达成的目标。

换言之,美国政府似乎已认识到,药品关税与最惠国改革不应削弱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该理念的证据越充分,我们认为投资者对行业适应力和盈利能力的信心就越强——生物制药股的持续复苏曙光或将更快显现。

重要资讯

健康护理产业受制于政府监管和报销率以及当局对产品和服务的审批,这些因素可能对价格和供应造成重大影响,亦可能受到迅速过时和专利到期的重大影响。

Volatility measures risk using the dispersion of returns for a given investment.

任何对个别公司的参考,仅供说明用途,并不构成买入或卖出投资建议,法律或税务事项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