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sure Javascript is enabled for purposes of website accessibility 人工智能的胜利:网球及其他领域的科技应用 - 骏利亨德森投资 -(中文)
中国核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专用

人工智能的胜利:网球及其他领域的科技应用

科技股投资者兼网球爱好者Richard Clode结合自身两大热爱,探讨网球领域的科技颠覆带来的启示。

Richard Clode, CFA

投资组合经理


2 Jul 2025
7 分钟阅读

焦点分析

  • 今年温布顿网球锦标赛使用鹰眼电子技术(Electronic Line Calling,简称ELC)取代司线员,标志着这项有147年历史的赛事经历重大科技变革。
  • 引进鹰眼系统提高了线审(line call)的准确性,亦改变了人类行为,因为使用该技术时,司线员的整体失误有所减少。
  • 理解科技转折点并识别能顺应相关变革的企业,是投资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推动企业负责任地发展人工智能(AI)和应对监管挑战方面,主动型基金经理担当重要角色。

无论是身为观众、业余选手,抑或如今三名网坛新秀的父亲,网球始终是一项我终身热爱且充满挑战的运动。这项个人运动考验体能、磨练心智,是如同格斗般激烈的身心较量,温网上演的史诗级五盘大战正是其最佳写照。场地、装备及规则看似简单,但背后隐藏着极其复杂的心理角力:选手需不断平衡风险与回报,并应对失望情绪。

纵使知名球手费达拿在其辉煌的职业生涯中赢得20项大满贯及103个冠军头衔,但他在所有比赛的失分率竟达到46%。这项运动所带来的精神煎熬,在个别球员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亦启发了一些我很欣赏的格言。其中一代网坛传奇金夫人(Billie Jean King)的名言「压力是一种特权」(Pressure is a privilege) 引起我的强烈共鸣,这句话如今挂在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纽约中央球场艾殊球场(Arthur Ashe Stadium)内。归根究底,我认为自己对网球的热爱与从事投资组合经理这份职业并非巧合。要成为成功的选股型投资者,必须承受诸多失望、起伏和压力,方能为客户实现更佳财务回报及开创更好明天 — 而肩负这份压力,何尝不是一种特权。

科技进驻最传统的体育场馆

2025年,温布顿网球锦标赛迎来历史性转变。该赛事举办147年以来,将首次运用ELC,以取代司线员。这是温布顿在采用新科技方面的最新进展。如同许多采用新科技的轨迹,变革正以指数级速度加快实现:在赛事首130年,几乎未采用任何科技,2007年引入鹰眼系统,为辅助主裁判判决的逾300名司线员提供依据,18年后的今天,甚至连最传统的场馆,亦迎来重要时刻,科技彻底取代司线员这个逾百年历史的岗位。这不仅是网球运动广泛科技革命的一部分,更为围绕AI革命的广泛讨论,及其取代人类职业的风险提供借镜。

网球运动对精准性的苛求,以及顶尖选手「压线」击球的能力,造就温网白线粉飞扬的经典场面,亦迫使名宿麦恩莱发出著名的咆哮:「你开什么玩笑!」(You cannot be serious!)  。长久以来,错误线审与人为失误引发对公平性的质疑,令引入科技辅助的呼声不断,但直至2007年澳洲网球公开赛,「鹰眼」才首次在大满贯赛事投入使用。

疫情成为推动科技采用的重要催化因素,网球领域亦不例外。2020年美网成为首项启用鹰眼技术的大满贯赛事。温布顿随后亦引入,仅剩法网依旧保留司线员制度。

科技能改变人类行为

网球运动的统计特性、线审判决的非黑即白本质,加上科技与人类多年来在数百万次击球中执行同一任务,提供了大量数据用于分析科技对人类表现及生产力的影响。美国西北大学行为经济学家David Almog分析了2006年网球巡回赛引进鹰眼系统前后,全球700场比赛中近10万分的数据。他去年发表的论文,揭示人类在工作中接触新科技的一些有趣现象。1

Almog发现,在鹰眼的监督下,裁判的表现有所提升,失误率较该技术引进前下降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发球落点距边线20毫米的判决方面,裁判的准确度却大幅下降。引进鹰眼之前,司线员更倾向于将落在界内的发球判为出界;但引进鹰眼之后,他们判发球出界的概率则显著降低。每100次发球失误中,鹰眼引入前选手未提出反对的个案有26个,而在使用鹰眼后,这数字飙升至39个。Almog推测,人类行为会因新科技而发生转变。放过争议性发球能降低将有效发球判为出界的风险,以避免声誉受损以及可能引起选手或观众的不满。有科技作后盾的心态,彻底改变了司线员的行为及工作方式。

我们在足球引入视像助理裁判(VAR)后亦目睹类似现象,这在规则诠释、对裁判的影响,及赛事观赏性方面引发了诸多争议。网球运动规则相对简单,但最近数月,已有两名顶尖选手质疑鹰眼技术,他们甚至使用智能手机拍摄球印,保留他们认为的「判决不公正」的证据。这两名选手皆因违反体育精神而受到处罚。

AI是伙伴而非对手

在体育界,围绕引进科技的争论虽然激烈,但最终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其实较小。然而,AI算法应用的领域与日俱增。它们已经,并将持续对人类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产生更深远影响。在AI时代,工作流程将需重新设计,由此形成的法律及监管责任亦是如此。正如我们所见,AI算法在招聘或自动驾驶领域带来各种挑战。然而,当AI不仅在运动领域登场,还在法律、医疗等白领行业的应用不断扩展,其影响延伸至真实世界,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关乎真正的生死(而非比喻意义上的)。近期出台的欧盟《人工智能法》是首次尝试将其中一部分新算法挑战纳入监管范畴,而美国加州试图通过《人工智能安全法案》的努力则引起争议,最终未能成功。

因此,当我们观看又一届精彩的温网赛事,为选手打气时(其中部分选手今年将继续由骏利亨德森赞助),不妨花点时间思考科技在这项运动中掀起的变革,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以便更深入理解未来数年人类将如何与AI合作。

优势在于主动型管理

从投资角度看,理解此重大科技转折点、发掘最充分适应相应变革,并实施正确策略的企业,是识别AI时代领导者的关键 — 我们预计这些企业还将主导股市走势。作为客户资本的守护者,我们有责任在这过程中与此类企业接洽,助其负责任地发展科技,并应对无可避免的监管挑战。  总而言之,我们视AI为应对全球人口结构挑战的解决方案,尤其是解决人口老化、劳动力萎缩问题,它既能提升生产力,亦可创造更高的工作价值。这类似于20世纪60年代银行业引入自动柜员机,但这并不排除在某些小众岗位将出现大规模失业现象,司线员正是一个实例。

现在,请尽情享受网球比赛!

1 The Economist.com,2025年2月15日《网球揭示人工智能对人类行为的影响》(What tennis reveals about AI’s impact on human behaviour)。

任何对个别公司的参考,仅供说明用途,并不构成买入或卖出投资建议,法律或税务事项的忠告。